导读:芯片变局来了,台积电、“反叛”多赢策略,外媒:后悔晚了
在全球芯片产业的宏大棋局中,台积电和三星曾是举足轻重的棋手,然而,近年来它们的一系列决策失误,让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。如今芯片变局来了,即便它们试图“反叛”既定路线,重新拥抱中国市场,却发现中国市场的大门已不再轻易为它们敞开。外媒纷纷表示:后悔晚了
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的建厂之旅堪称一场“豪赌”。台积电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豪掷120亿美元建厂,还计划转移3纳米和5纳米这些先进制程的生产线,试图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,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订单。三星也不甘落后多赢策略,在德州泰勒市投入170亿美元打造芯片工厂,期望借助美国的资源和市场优势,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。
然而,现实却给了它们沉重的一击。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建设进展不顺,不少新建工厂推迟到2027或2028年才能投产。不仅如此,其亚利桑那子公司还出现了巨额亏损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台积电在南京的工厂,尽管受到诸多严格限制,但依然能够实现盈利。三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,其在德州泰勒市的工厂建设也一推再推,预计要到2025年底甚至2026年才能完工。而三星芯片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暴跌94%,对华销售受阻成为了主要原因。西安和苏州工厂在2025年8月30日豁免被撤销后,设备进口遭遇卡壳,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芯片卖不出去,销售团队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。
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投入大量资金,本以为能收获丰厚的回报,却没想到订单没有跟上,而原本稳定且庞大的中国市场又因为它们此前的决策而逐渐流失。这其中的关键转折点多赢策略,便是它们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断供。当初,在美国的施压下,台积电和三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断供华为,这一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国企业的感情,也破坏了与中国市场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。
与此同时,中国本土芯片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,大陆本土企业加速自研芯片的步伐。中国芯片产能迅速扩张,以中芯国际(SMIC)为例,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22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2%。本土供应商凭借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,逐渐抢占市场份额,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自然不断缩水。
从全球半导体格局来看,中国需求占全球第一,芯片进口量巨大。但近年来,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,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,对外部芯片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。2025年第二季度,台积电营收虽高达302.4亿美元,市场份额仍保持在70.2%,但三星的市场份额已经掉到7.3%。这一数据的变化,清晰地反映出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
如今,台积电和三星似乎如梦初醒,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,决定“反叛”此前过度依赖美国的路线,想要重新重视大陆市场,摆脱美国的限制,重新夺回中国订单。然而,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已经转向本土芯片,不会轻易回头。中国不会原谅这种墙头草行为,曾经在关键时刻的断供,已经让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看清了它们的真实面目。
展望未来,芯片变局来了。台积电和三星的“反叛”,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调整,是在市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。而中国国产科技企业已经坚定地走上了自研道路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升级,台积电和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被挤占。,但如今他们后悔晚了,在这场芯片产业的激烈竞争中,唯有坚持自主创新、掌握核心技术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中国芯片产业正以坚定的步伐,向着全球领先的目标迈进,而台积电和三星,或许只能在失落中,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抉择。
一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